信息分类: 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
发布机构: 芜湖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: 2022-12-05
文  号: 芜商建〔2022〕335号 性: 有效
发布日期: 2022-12-05 关键词:
政策咨询机关: 商务局 > 市场科 政策咨询电话: 0553-3833262
名  称: 关于印发《芜湖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》的通知
来源:芜湖市商务局

 

 

关于印发《芜湖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

发展行动方案》的通知

芜商建2022335

 

各县市区人民政府,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,中国(安徽)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,市直各有关单位:

    现将《芜湖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

     芜湖市商务局              中国(安徽)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   

片区管委会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

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          芜湖市教育局   

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芜湖市财政局   

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          芜湖市交通运输局   

芜湖市农业农村局                  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   

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               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   

芜湖市投资促进中心              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  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芜湖市支会     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芜湖海关                 芜湖市邮政管理局     

  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芜湖监管分局  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2022年12月5日   

 

 

 

芜湖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

 

为贯彻落实《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》(皖商办建函〔2022215)文件精神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,结合我市实际,制定本行动方案。

一、总体要求
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政府引导、市场为主、开放创新、统筹推进,提高统筹利用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的能力,促进内贸和外贸、进口和出口协调发展。到2025年,培育60家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,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,内外联通网络更加完善,政府管理服务持续优化,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、融合发展。

二、加强产品标准品牌建设

(一)推动产品提质扩容。丰富内外销产品种类,力争到2025年电子信息设备及元器件进口额超10亿美元,猪肉、豆类等优质消费品年进口额超2亿美元(市商务局)。推动蜂蜜、羽毛等产业特色农产品“走出去”,全市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%以上(市农业农村局)。

(二)加快自主品牌培育。开展区域特色品牌培育活动,建立健全品牌培育评价标准体系,到2025年培育制造业、服务业高端品牌企业100个以上。(市市场监管局)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,力争2025年“安徽出口品牌”达到36个。(市商务局)培育高端农业品牌,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400个以上。(市农业农村局)

(三)促进标准认证衔接。扩大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实施范围,从食品、农产品逐步扩大至一般消费品、工业品领域。每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、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以上。推动我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际知名检测认证实验室达成互认,到2025年新增1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达成互认。(市市场监管局)根据全省森林认证试点工作成果,适时推进我市森林认证工作。(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)

三、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引进

(四)培育引进平台企业。聚焦供应链物流、网络货运等领域,着力引进大型跨国供应链服务企业。到2025年,培育双跨型、行业型、区域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4家左右。(市发改委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,力争到2025年新增1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。(市商务局)

(五)支持开拓国内市场。支持外贸企业在商业综合体、商超等商贸流通企业和步行街等商业街区内,设立出口产品转内销专区或开设专柜、专卖店,鼓励外贸企业参与展销促销等出口产品转内销专题活动,拓宽出口转内销商品线下销售渠道。鼓励零售终端减免场地费等费用。鼓励外贸企业参加省内综合消费类展会。适时将出口转内销产品纳入电子消费券支持范围。推动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及电商企业合作,以自营或代运营方式开展线上销售,鼓励电商平台提供零佣金、快速入驻审批、流量扶持和保证金减免等优惠措施。(市商务局)

(六)推动拓展国际市场。组织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、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,促进企业与境外采购商、供应商供需对接。依托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,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物流通关、融资退税等集成化服务。举办贸易产业对接活动,力争每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0家以上。(市商务局)

四、积极对接拓展渠道

(七)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体系。加快推进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、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,积极争取中欧班列延伸至芜湖始发,引导企业用好中老(挝)直达铁路资源,满足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物流需求。鼓励贸易、物流和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、欧盟等传统市场和东盟、“一带一路”沿线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等新兴市场共建共享海外仓,完善全球服务网络,建立中国品牌的运输销售渠道。到2025年末,力争全市外贸企业建设或租赁使用海外仓达50个。(市商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交通运输局、芜湖海关、市投促中心、各县市区政府、各开发区管委会、自贸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)

(八)发挥自贸试验区作用。推动自贸试验区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制度集成创新,加强联动创新区产业对接,加快形成世界领先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。加快发展跨境电商、新型易货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。力争到2025年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不低于30%。(责任单位:自贸区管委会,配合单位:各县市区政府、各开发区管委会)

五、推进数字赋能驱动

(九)推动供需精准匹配。强化数字智能技术应用,指导企业对研发、生产、采购等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,打造需求驱动的柔性生产体系,到2025年,年新增智能工厂、数字化车间50个,推动优势产业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,发挥平台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。(市经济和信息化局、市发改委、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
(十)培育新业态新模式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,培育外贸新动能。推广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(B2B)直接出口、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模式,便利跨境电商进出口退换货管理。开展先行先试,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“两平台”,探索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。到2025年末,全市集聚规模以上跨境电商企业300家,省级(含)以上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5个,跨境电商交易额超140亿元。(市商务局、市邮政管理局、芜湖海关、各县市区政府、各开发区管委会、自贸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)

六、加强政策支持保障

(十一)强化专业人才引育。指导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、移动商务、关务与外贸服务、跨境电子商务等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相关专业。创新推广“中国特色学徒制”“订单班”“外语+职业技能”等人才培养模式。(市教育局)着力引进和培育熟悉国内外法律、贸易规则和市场环境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。(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)

(十二)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。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机制,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,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。力争到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“贯标”企业达到400家。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,严格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。(市市场监管局)

(十三)完善信用体系建设。依托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,推进内外贸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共享,强化跨行业、跨领域、跨部门失信联合惩戒。(责任单位:市发改委、市数据资源管理局,配合单位: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商务局)运用省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,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级管理。(市市场监管局)

(十四)加大财政金融支持。统筹利用省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强化贸易政策与产业、科技等政策融合,加大试点企业支持力度。(责任单位:市财政局,配合单位:市商务局)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应收账款、存货、仓单、订单、保单等质押融资。(芜湖银保监分局)

(十五)发挥行业组织作用。建立芜湖国际商会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常态化交流机制。指导商协会搭建产业对接交流平台,为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需求对接、法规政策、结算咨询等信息及服务。(市贸促会)

(十六)加强统筹协调。完善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。(市商务局)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工作,按照职责分工,密切配合,形成整体合力,推动商务、海关、税务、市场监管、邮政等部门间数据对接,优化服务,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。(市各有关单位、各县市区政府、各开发区管委会、自贸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)